通道县坚持“抓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锚定“党建引领、五村联创、整乡推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串起发展“动力链”
通道县坪坦乡沿中心村谋篇布局,精心打造“党建+文化联融”基层党建示范带。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4A级景区皇都村作为中心村,充分发挥其核心 “党建+”的引领作用,将周边横岭村、坪坦村、半坡村、下盘村紧紧串联起来,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通盘统筹考虑,通过组建党建联合体在产业链上、景区景点上、旅游服务上,营造点上闪光、线上出彩、整片强健的基层党建新局面,实现文化联融。目前,五村共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公共卫生管理岗、古建筑保护岗等10余个党员示范岗,通过搭建党员服务平台,主动为群众和游客服务,持续优化文化旅游环境。2024年以来,共参与服务党员320人次,为游客提供义务帮助达9000余次。各基层党组织犹如一条坚固的纽带,充分发挥 “火车头”作用,把五村紧密相连,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党建链”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链”。
文化联融,激活产业“新引擎”
五个村依托深厚的侗族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党建+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侗寨康养、侗药养身体验独具魅力,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非遗制作体验等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大量游客。2024年,皇都侗文化村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村集体经济达到153万元。皇都侗文化村的成功经验迅速辐射到周边,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如横岭村的研学写生、坪坦村的生态休闲、半坡村的养生度假、下盘村的高山特色采摘等。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家门口发展产业。目前,全乡已有黄桃、红提、猕猴桃、草莓等生态水果生产基地2000余亩,规模化养殖基地10余个,发展旅游民俗客栈58家、家庭旅馆43家,农家乐、手工艺品店等67家,个体工商户411家,带动了2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侗韵坪坦、‘乡’当有味”湘桂黔侗年节、下盘村“占匹拽节”、平日村“架水节”等一系列文旅节庆活动已成为坪坦乡的特色系列品牌活动。以侗族文化传承为核心, “文化+旅游体验”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还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让“产业链”更具活力与竞争力。
整体推进,绘就振兴“新画卷”
“广西有条小河流到侗乡来,我们的家乡是湖南第一寨……”每当踏上横岭村的三朝鼓楼,动听的歌声在耳边回响,看着坪坦河两岸旧貌换新颜,横岭村吴尚卿老人总忍不感慨:“真似换了人间!”在“党建引领连村联创”的推动下,五村协同发力、整乡推进,共同乡村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乡村“旧貌”换“新颜”。目前,全乡投放分类垃圾桶583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坪坦河横岭至坪坦段河道治理项目有序推进,整合涉农资金投入防洪坝堡坎建设、村寨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电网改造等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庄道路宽敞整洁,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皇都村民宿聚集区、坪坦乡侗文化长廊入选2024年湖南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同时,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五村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带动各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了乡村文化、组织等方面的全面振兴,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