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桃江县鸬鹚渡镇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通过党建引领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与移风易俗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委员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好画卷。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引擎”
党建引领片区组织建设。鸬鹚渡镇依托党建引领,推动张子清村、龙塘湾村、板溪村、花桥村、玉溪村5村村域联动共建,成立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委员会,建立以“镇党委—片区党委 —村党总支”的组织体系,推动乡村发展由“分散运行”向“融合共进”转变。挖掘文化打造旅游线路。片区深挖张子清、张昆弟革命烈士红色文化故事,打造精品党课旅游线路,完善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红色食堂、主题民宿等红色主体旅游设施,同时,将红色文化同各村集体经济相融合,形成了红色食堂、“田间课堂”实践基地、天瑞山文化旅游和室外露营项目、农耕文化体验、十里画廊等特色项目,将红色文化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多线路、多选择的文旅旅游格局。旅游活动彰显红色文化。片区打造了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红色广场舞、红色杀猪宴、围炉煮茶等,不仅充实了村民的精神世界,还吸引了众多游客,提升了小镇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乡风”
开展入户行动,党员带“礼”先行。在红色片区,文明新乡风正在悄然形成,党员、邻长志愿者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文明乡风新要求,组织8519名在家群众签订《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承诺书》,收集反馈意见238条;机关党员干部下沉村组召开屋场会,宣传清廉、文明的家风,讲述革命烈士张子清、张昆弟相关事迹,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革命精神洗涤内心世界,以正视听;出台村规民约,创新管理模式。红色片区推出龙塘湾村作为文明乡风试点先行村,龙塘湾村召开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对酒席随礼、鞭炮开支、宴席规模等 “限高” 具体量化,符合规模的酒席,村委免费提供场地和碗筷等,并纳入村规民约,该试点工作有效缩减了红白酒席规模、鞭炮、香烟开支,保住了群众的钱袋子。强化基层自治,推动道德育人。基层自治与道德建设有机融合也在同步发力,“三长制” 与屋场议事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片区党委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7个;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和谐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志愿者”“星级邻长”等评选活动,在上次群众文化活动中共表彰“星级邻长”82人、“优秀志愿者”55人、“鸬鹚渡镇道德模范”7人、“和谐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共3人,在全镇掀起了崇尚好人、礼遇好人的文明新风。
环境整治,治理乡村“新画卷”
完善常态化保洁队伍。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环境整治中的生力军作用,保洁员、巡山员明确了各自的保洁区域范围,党员邻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本屋场环境开展清理,带动群众做好自己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卫生清理工作,形成了环境整治的合力。开展常态化环境治理。片区以“零容忍”的态度扎实开展森林防灭火及秸秆禁烧工作,共办理秸秆禁烧行政处罚案件2起,及时劝阻扑灭火点50起,当场批评教育村民群众50余人次,签订保证书7余份,全年无卫片通报火点号。完成池塘生态化改造156亩,完成镇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工程6.1公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得到提升。建立常态化清洁机制。全面落实“周扫除”制度,常态化开展“全民清洁日”,实现各村(社区)、各屋场全覆盖。结合实际实行积分管理机制,对落实清洁卫生工作到位的农户增加积分并进行表彰,全面激发了群众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