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有哪些?特色产业发展如何?”“村委后备力量储备有多少?具体是怎么样培养的?”郴州市委组织部一行来到过家村调研软弱涣散党组织,既饱含深切关怀,更是有力指导、极大鼓舞。
过家村位于安仁县渡口乡最北端、永乐江最下游,是郴州市海拔最低地(海拔75米),下辖 17 个村民小组。2024年,过家村在市派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坚持党建引领,始终以党旗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为目标,实现了从“软弱涣散村”到“富村山居图”的蝶变。
固本强基,谱好党建引领“主题曲”
“因年轻村班子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乡村建设成效不明显,过家村戴了软弱涣散的‘帽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徐淦介绍道,“针对问题,工作队与乡村两级党委深刻剖析、详细制定整顿方案,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渡口乡党委秉持“量足质优”原则,创新“户户到”摸排方式,与退休干部、“邻长”、党员群众代表展开深入交流,成功引进致富带头人段建文担任村支书,并精心选拔了4名政治素养高、品行端正、学历优良的年轻村干部。与此同时,从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干部、工作队等群体中精选“实践导师”,通过结对帮带,传授农村工作经验、解决问题方法、发展产业技能。
在工作实践中,过家村班子迅速转变为一支政治素质高、干事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干部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发展,弹稳产业创收“交响曲”
“落实基层减负后,时间更充裕了,村书记给我们报了一个电商培训班学习直播带货,村集体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工作,还上了央视新闻直播间叻。”村干部罗莉语气中洋溢着自豪。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过家村积极推进村党组织“联村共建”模式,与深塘村携手合作,共同搭建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先后建立西瓜红红薯300亩、油菜400亩、芥菜150亩、水稻1200亩等特色示范基地,聘请“60岁+”劳动力进行人工种养,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为拓宽销售渠道,村干部主动学习直播技能,销售农产品。近年来,过家村实现综合收入25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仅2024年就突破了30万元大关。
产业蓬勃发展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村民也从最初的不信任转变为如今做大做强的热切期盼。在过家村,“党组织统领、党支部号召、党员带头干、农户追随”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蝴蝶效应正在持续显现。
为民服务,唱响群众口碑“乡情曲”
“以前村干部因为陌生进不了群众家门,现在是聊着家常出不了门,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支部书记段建文对此深有感触。
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村里的大小事,村委会以自然村落为屋场单元,依托片组邻“三长”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在信息传递、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和睦邻里关系,村里牵头成立了爱心公益协会,常态化开展培育文明新风工作。每逢端午节,为6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暖心礼物,传递节日关怀;暑假期间,为高考学子发放奖学金(本科奖励1500元,大专奖励800元),助力学子求学深造;国庆节,举办挖红薯亲子体验活动,增进亲子间情感交流;重阳节,开展“孝老敬老”爱心联谊文艺惠民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2024年,已累计举办各类相关活动23场次,优良风尚在村里愈发浓厚。
组织有“实力”,产业赋“活力”,村民享“福利”。党建引领的春风不仅吹绿了田野,更吹富了村庄,吹暖了人心,强村富民的多重奏在过家村穿越山川,激荡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