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砂塘村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有效拓宽增收路径,2024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10万元。有效实现组织“向心力”再增强、产业“支撑力”再夯实、群众“幸福感”再提升,擘画出一幅“产业兴、干群和、环境美、民心齐”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固本强基,筑牢“党建红”振兴底色
理论学习固根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构建“学、讲、研”学习机制,全年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等各类主题,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0余场,推动党员干部将“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党员示范显担当。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将老党员的丰富经验与年轻党员的活力干劲相结合,突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动50余名党员带头参与防汛救灾、森林防火、矛盾调解等各类工作,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起。民主决策聚民心。坚持把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作为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有力抓手,严格按照事前公开议程、事中公开进程、事后公开结果要求,召开村民议事会12次,决策实施重大事项8件,确保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实现“党群一心”。
产建融合,增添“产业绿”振兴亮色
“一村一品”兴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选取“油茶”作为全村特色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邀请市林业局专业人员,为50余户种植户提供了从施肥、防虫到修剪等全方位的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积极申请资金,采取统一管理模式,精选良种试点,逐步扩大油茶种植规模,目前全村已种植油茶500余亩,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腾笼换鸟”活资产。针对村集体机电厂、老财政所等闲置资产,砂塘村采取了分类施策的策略,有效盘活了这些“沉睡资源”。依托“鹤岭-砂塘特色餐饮聚集片区”的定位,成功回引乡贤以村集体组织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湖南砂塘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老财政所改造为集260平方米厂房与80立方米冻库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主营砂塘扣肉、香肠、肉干等特色土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的增收。“筑巢引凤”聚效能。积极申请国省项目,启动农产品展示中心与销售中心项目建设,与湖南砂塘食品加工厂协同发展,打造高质量餐饮场所,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持续完善食品产业链条。目前,项目主体建设已完成,正进入招商引资阶段,预计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4万元的收入。
湖南砂塘食品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21日正式揭牌
躬身为民,提升“生活美”振兴成色
强基础,建“宜居新居”。把解决村民用水难题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活动”来推进,通过“村民自筹+配套支持”方式,大力实施供水保障提升工程。该项目惠及5个村民小组,共计150余户村民。计划铺设1900米供水主管网,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全面完工,实现全村自来水全覆盖,让村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优环境,展“生态新貌”。坚持“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的“三动”模式,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方式,广泛开展“除杂去乱”行动。全年共组织各类宣传、清扫活动10余次,参与群众200余人次,取缔敞口垃圾池75个,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移旧俗,树“文明新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仅要让村庄的“面子”焕然一新,更要让“里子”充实起来。坚持把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因时制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全村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村规民约,继承优良传统。例如,在重阳节举办的“我们的重阳”活动,将文艺汇演与慰问相结合,吸引了100余名村民参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全村范围内树立了文明新风尚。
重阳节慰问汇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