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走基层丨武冈市:振兴“三部曲”三年大变样

文章来源: 红星云  时间: 2025-02-14 12:50

走进武冈市邓元泰镇赤塘村,700余亩茶园随着山势起伏,波浪般向远方铺展开去,在茶园里穿梭,宛如划着一叶扁舟在一望无垠的碧波里荡漾。抬头望去,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在眼前,林间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村落整洁而井然,幽静而美丽,“赤塘十景”穿插其间,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然而三年前,赤塘村还是一个产业发展落后,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的村,在邓元泰镇党委、后盾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共同努力下,成功摘掉“软弱涣散”旧帽子,完成产业兴、乡村美、民富饶的华丽蝶变。

图片

“院士鱼”引领产业振兴

2022年,邓元泰镇党委借助校地合作的东风,得知刘少军院士要扩大雪峰山鱼类繁殖中心,便立马邀请刘少军院士请到赤塘村进行实地考察,利用11口废弃山塘的资源优势,成功为村里争取了一个鱼苗示范基地。为了发动村民规模化养殖“院士鱼”,镇党委和赤塘村积极对接市政府和院士团队,由政府和院士团队为大家免费发放鱼苗和稻种,并承诺成鱼按市价回收,为村民“算好账”,在村“两委”的耐心宣传和动员下,终于打消了大家对养殖技术和成鱼销售的顾虑。然而,规模化养鱼除了需要人力外还需要高标准的养鱼场所,为此后盾单位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陆续投入300多万元,最终建成120亩标准化养鱼示范基地,稻鱼种养基地扩大到520亩。赤塘村湘军鱼产业渐成雏形,形成综合效益后,仅鱼苗一项年产值可达1700多万元。

从此,11口山塘便成了赤塘村的一个外在标志,每当夕阳西下,山水相映,鱼跃池塘,人鸟和谐,这一幅“赤塘鱼乐”的美丽画卷,让人看得满心欢喜。

图片

“功德碑”见证乡村蜕变

赤塘村先后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了10余场会议,根据赤塘村毗邻国家4A级景区云山,距离武冈古城10多分钟车程的实际情况,做出将赤塘村打造成全市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和乡村产业振兴精品村的决定。

为扮靓村落,镇党委和后盾帮扶单位专程请来设计专家对赤塘村进行科学规划。在2023年组织召开美丽院落建设动员大会,轰轰烈烈的美丽院落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村民纷纷参与,主动将自家的闲置地拿出来,自发出工、出料、出资,踊跃捐款达100多万,为保障村民的土地归属权,赤塘村文化广场上立了一块功德碑,碑上标明了美丽院落建设中村民们的捐地、捐款金额。这块小小的石碑打消了村民对土地归属权的担忧,记下的不仅是功德,也是赤塘村探索农村人居环境自我整治的一种创新模式。

仅仅28天,赤塘村就大变样。组组都通了水泥路,村主道两旁也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民房前屋后整洁漂亮,村里景点错落有致。

图片

“后花园”绽放旅游新姿

2023年,赤塘村捧回了“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奖牌,以一种休闲安逸的姿态吸引着大家。每逢节假日,游客成群结队而来,有的甚至晚上开车前来散步。游客增多,以前没人要的农副产品,如今成了抢手货,让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

“这个周六我们一家人要到你们农家乐来玩一天,你先给我们准备两只鸽子和五六斤稻花鱼……”一大早赤塘村茶园农庄的老板就接到顾客的订座电话,一到节假日,茶园农庄的座位就会被预订一空,作为游客们纷至沓来的景点之一,茶园农庄以美食“三绝”著称:天上飞的鸽子,肉质紧实、汤味浓郁,地上种的玉针香大米,口感香糯、营养丰富,特别是水里游的稻花鱼,更是骨软无腥味、鲜嫩肥美,堪称极品。有时游客们吃的不过瘾,还会批量购买带回去和亲朋好友一同分享,帮助了当地村民增产增收。

从前贫穷落后的赤塘村如今已经成为武冈市区一座一年四季美景不断的“后花园”。每到春天,七口梯级山塘边雪白的栀子花开,芳香扑鼻。700亩传统茶园里,采茶姑娘像蜜蜂一样在茶园里飞舞。盛夏时节,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青闪闪的山峦连绵不绝,赤塘村如同一块镶嵌在都梁古城旁边和云山脚下的翡翠。秋天,红枫与金黄的稻穗相映成趣。冬日的赤塘村农家乐依然火爆,养羊养牛大户们杀羊宰牛,家家户户的炕头上挂满年货,火锅在农家餐桌依次摆开……

图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