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聚焦党建引领、基层减负、基层服务三个方面,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彰显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让基层治理更高效,人民群众更暖心。
巧用党建引领“编针” 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机制领跑。以党建引领城市“四化”治理模式为抓手,依托“大工委”和“大党委”,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微网格”五级党建网格,园区、小区、商圈和市场等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属网格,形成一贯到底的执行体系。目前,已建立62个城市网格党支部,117个城市网格,2000多个微网格。
头雁领航。紧盯村级这些“关键少数”,超前谋划社区(村)“两委”换届前期工作,年初实行外出人员招引一批、致富能人挖掘一批、后备人员择优一批的“三个一批”选人机制。扎实推进村级班子运行情况中期评估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率先制定中期评估方案及操作办法,25名县级领导深入乡村一线调研指导、逐村摸排,识别储备村党组织书记475人、村(社区)年轻干部954人。
党员领路。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引导党员冲在一线,带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全县12个城市社区配备干部281人,其中专职社区工作者105人,社区下辖的网格党支部成员176人。
巧用乡镇吹哨“棒针” 撬动部门联动千条线
乡镇哨声响。积极探索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强化乡镇在年度考核中的话语权,提高乡镇对有关县直职能部门的评价在年度考核中的占比,确保各有关部门闻哨而动。优化乡镇内设机构,按照“六办三中心一站一大队”模式设置机构,明确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按副科级设置,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职能更优化,运行更高效。今年来,乡镇反映提出的各县直部门过时和违规挂牌、制度牌、宣传栏全部被清理。
部门下沉实。创新建立全市首个减负赋能工作机制“四促四强”,推动人员、权责、资源、服务下沉基层一线,解决镇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512个。大力推行“五心五访”工作机制,将初信初访、诉讼平台、问题解决、积案化解、办理回访等环节形成工作闭环,用心用情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物价、“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2024年以来,县级领导共下访150余场次,接待来访群众820批2100余人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590余件,化解信访矛盾280余件。
搭建平台广。线上建立“民呼我为”平台,群众反映难处理的问题由乡镇“派单”至相应的县直部门协同处理。线下全县417个机关党支部与62个城市网格党支部结对共建,3200余名县直单位党员下沉到社区担任微网格指导员,居民党员或居民代表担任微网格员,实现“一格两员”,协同共治,共建立“两员”和居民的微信互通群2000多个,“两员”与居民在群里“心对心”,提供“线上”答疑解惑、“线下”贴心服务。
巧用三长共治“缝针” 缀合群众服务千条线
服务网格化。构建“五个一”样本示范体系,全覆盖20个乡镇(街道)422个村(社区),构建由村(社区)“两委”——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组成的片-组-邻“三长制”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全县25842名片组邻长联系服务群众共196427户,构建起“户户有人联,家家有服务”的基层治理格局。
服务系统化。线上组建村(居)民代表微信群,邻长全覆盖入驻,与群众建立信任关系、情感纽带;线下组织“三长”开展“敲门行动”,与社会治理、安全生产、政策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效融合,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实地入户“更全面、更系统”。
服务精细化。建立由“三长”牵头,村民参与的“堂屋夜话”协商议事机制,把邻里纠纷、集体经济发展、技能培训、移风易俗等问题摆上台面,村民主动提出建议,“三长”收集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解决难题、优化治理。今年来,全县1.7万余名邻长收集群众反映问题1万余条,解决问题9600余个,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5620件,排查重大隐患1775个,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均下降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