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罗江镇:抓实“一引五促” 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1-08 16:42

近年来,汨罗市罗江镇坚持党建引领“一场夜话、一张网格、一支队伍、一张地票、一纸民约”的“1+5”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和屋场建设走深走实,建设了以罗江村“梁家坪”屋场为代表的邻里和睦、环境优美、治理有效的新时代和美屋场。

党建引领有力量。始终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坚持以“双引双带”为指导,强化组织建设。建强党支部这个“堡垒”。坚持能者上,庸者下,每年对村班子队伍进行综合评价,对履职不力的坚决撤换,四年来,共调整村班子成员18名;选优党小组长这个“关键”。对党小组设置进行改革,一改以往臃肿且散漫的党小组设置,将全镇14个村原来的225个党小组,合并成103个,候选人上台发言,大会公开票选出新一届党小组长,村总支严格审核把关,确保选出“精兵强将”;用好党员这个“先锋”。凡事党员冲在前、干在先、带好头,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如在罗江村“梁家坪”屋场建设中,党员梁彩电,带头让出闲置房屋用作村集体项目使用,捐资10万元建设屋场;村民代表梁水平,先后投入150余万元,主动挑起屋场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的重担;村民代表梁光华,自发拆除围墙,主动让出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等等,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屋场66户人家,纷纷自发拆围墙、让土地、搞卫生,投工投劳,汇聚成屋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场夜话促共商。利用晚上、农闲将议事阵地前移至屋场议事点,由党员、村民代表担任“话事佬”,组织屋场村民开展“罗江夜话”,“话家常”、疏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现场提问、大家讨论、畅所欲言,让上级政策“落地”、让群众呼声“上传”,把屋场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作为镇、村“履职清单”,“现场解决一批、解释说明一批、协调处理一批”,让各类民生难题销号。“罗江夜话”开展三年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0余条,解决民生短板问题200余个。

一张网格促服务。深入落实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求,压实“片组邻”工作责任制,健全小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由“到村办事”变“上门服务”。明确由村干部担任负责片区的“片长”,片区内的党小组长、村民组长担任“组长”,组内的村民代表担任“邻长”,“邻长”联系10到15户群众,每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不委任“行政任务”,就是街坊邻居“串门式”的走访,以群众的视角倾听和了解群众的呼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形成清单,村干部第一时间上门解决问题,让服务进家门。

一支队伍促和谐。化解群众矛盾,群众自己更有说服力,让群众成为矛盾解决的“推动者”,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从“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一新”能人、法律工作者中,择优推荐为 “话事佬”,作为人民调解“主力军”,按矛盾的类型,发挥 “话事佬”人缘亲缘地缘优势,就近就便参与调解。使用“情、理、法”三大法宝,对矛盾的实事进行摸底调查,真情实意的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依法调解,不违背法律底线。通过“一听、二劝、三调”工作方式。耐心的倾听矛盾双方的诉求,选择双方冷静的时机进行劝导,依法依规将矛盾纠纷及时调解。近两年来,全镇共调处各类纠纷7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一张“地票”促规改革。通过“确权不确地”推进土地流转,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小田改大田”3.2万亩,充分发挥专业化育秧中心的作用和优势,全力打造“万亩双季稻示范基地”,按照“五统一、一利用”(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抛机插、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利用田埂种大豆)要求,引领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成为良田、良种、良法的示范中心。在梁家坪和美屋场的建设中,通过拆墙让路、腾房为公等方式,腾退闲置房屋16栋,自愿拆除围墙300米,腾出院子、菜地1000余平方米用于屋场公共建设。

一则民约促文明。通过走访调查、翻阅族谱,广泛收集优秀“宗族祖训”,教育下一辈人传承和发扬好老一辈人的优良品德,让“老规矩”发挥新作用。依托“罗江夜话”,商定“村规民约”,形成地方人约定俗成的良好习俗,同时围绕村规民约内容,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广泛传播移风易俗新思想、新观念,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村规民约与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化服务等活动有效衔接,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普及,促进了社风民风持续向善向上。根据屋场实际,议出街坊邻居喜闻乐见且自愿遵守的“屋场公约”。四是动员群众拟定各家的“家规家训”,通过集中撰写、统一设计制作成特色鲜明的家规家训铭牌,悬挂在家庭门楣厅堂之上,让好家规、好家训在千家万户生根发芽,掀起形成社会好民风,助力乡村建设的热潮。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