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实施 “三心工程”精耕村级后备队伍 “沃土”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5-01-07 18:51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芷江侗族自治县紧紧抓住村级后备队伍建设这个 “牛鼻子”,将其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瞄准下一届村 “两委” 换届,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精心实施 “三心工程”,全力破解村级干部 “青黄不接” 的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用心谋划:精挑细选,播撒希望 “种子”

芷江县在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目标明确、规划长远。早在2024 年上半年,着眼于下一轮村(社区)“两委” 换届,全面启动干部人选的谋划工作。要求每个村至少储备2-3名35岁左右、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的后备力量。

选拔过程中,政治标准是首要考量。对党忠诚、立场坚定、为民服务是村级后备力量的 “硬核” 要求。联乡县领导亲自挂帅,深入各乡镇开展调研,广泛倾听党员、村(居)民代表、退职村干部等各方声音,全面了解后备干部的政治思想、日常表现和群众口碑,确保选拔出的后备干部政治过硬、品行端正。

在精准选人基础上,按照 “一县一库、一乡一册、一村一档” 的标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积极发挥 “领头雁” 作用,对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优秀人才进行全面摸底,分行业、分层次建立起 “村级后备干部库”。

匠心培育:精耕细作,厚植成长 “沃土”

为了让村级后备力量茁壮成长,芷江县创新培育模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体系。实行 “以老带新传帮带”,经验丰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 “两委” 干部与年轻后备力量结成帮扶对子,带领他们参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各项村级事务,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深入谈心,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实现 “思想回引”,为精准培养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学习提升方面,坚持学历教育与实践培训并重。积极组织年轻村干部及后备力量参加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各乡镇还积极开设乡村振兴 “实践课堂”,将教学地点搬到田间地头、产业基地,邀请 “土秀才”“田专家”、科技特派员、致富能手等本土专家现场授课,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真本领。

将后备力量纳入片组邻 “三长制” 体系,让他们担任村(居)民代表,联系5 - 15户村(居)民,在防汛抗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 “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矛盾化解员、产业引领员、文明示范员、民生服务员” 的作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200余件。同时,表现优秀的组长、邻长也被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库,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选拔循环机制。

精心管护:精细管理,收获振兴 “硕果”

为确保村级后备队伍的活力与质量,芷江县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乡镇党委每年对后备队伍进行全面 “体检”,对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后备人才,及时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对思想懈怠、工作不力的,及时调整出队,营造了 “能者上、庸者下” 的良好氛围。

在激励机制上,芷江县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乡镇党委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发展党员指标,优先向优秀村级后备力量倾斜,换届以来,已有214名后备力量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58名被吸收为预备党员,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在使用上,芷江县坚持优先原则。村(社区)“两委” 班子出现空缺时,优先从后备力量中选拔补缺;对政治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工作成绩优、群众评价好的后备力量,在村级班子调整时重点考虑。换届以来,已有71名优秀后备力量进入村(社区)“两委” 班子任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通过 “三心工程” 的深入实施,芷江县村级后备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不仅解决了村级干部 “后继乏人” 的问题,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正在芷江大地徐徐展开。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