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县把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加强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精准“寻病源”、精准“配良药”、精准“除病根”,促使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全面诊断“寻病源”
逐村排查寻病症。严格对照“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未按期换届,组织制度形同虚设”等10种软弱涣散情形,逐一“过筛子”。同时注重与纪检监察、政法、信访等部门保持联动,对巡视巡察、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等中发现应纳入整顿范围的党组织,做到及时掌握、随时增补。2024年共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个。
上门问诊探病因。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工作责任制,实行市直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县级领导联点、县直单位帮扶、乡镇领导包村。实行软弱涣散村自查的“五级联动”工作模式,形成整顿工作合力,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2024年以来,3名联点党员县级领导累计到村(社区)召开专题会议指导整顿工作12次,帮助解决问题27个。
分类施策知症结。针对不同情形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持“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落实“六个一”整顿要求,逐一制定整顿方案,经县委组织部和市直行业系统党(工)委审定同意后,明确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做到靶向施策,确保“药”到“病”除。
精准发力“配良药”
重学习增强体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学习计划,通过视频课程开展集中学习,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开展研讨交流和集中自学。对因工作及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参训的,统一进行补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截至目前已培训党员干部25000余人次。
重整顿巩固根本。把加强基层治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升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整顿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体经济质效双提,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75个村收入均超10万元,村级债务压降8%以上。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通知》,3个软弱涣散村共培养后备干部15人,其中90后6人,并明确乡镇班子成员或联点干部进行联系结对,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重提升强健筋骨。县乡两级通过专题培训、分类培训等方式,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债务化解、党建业务等内容,通过专家辅导专题学、现场观摩实地学的形式,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整体素质。今年来,共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培训达1300余人次。通过上门走访,主动听取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党员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3个软弱涣散村累计解决问题58个,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率,实现了“后进”党组织“华丽转身”。
强基固本“除病根”
抓验收销号除患。建立县乡村三级验收机制,通过村级自行评估、乡镇审核把关、组织部门终审评定,重点围绕“五看”(看整顿措施是否落实、看主要问题是否解决、看领导班子是否完善、看基础保障是否到位、看党员群众是否满意)开展全面验收,逐项逐条过筛子,做到问题不解决绝不放过、整顿不到位绝不放过。并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情况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抓体检定期查疾。把日常党建工作调研与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紧密结合,统筹推进,采取定期走访与不定期调研相结合,强化督考调度,严格按照组织设置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活动开展规范化、制度建设规范化、落实保障规范化、作用发挥规范化等“六化”要求,进行全面“体检”,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
抓问效跟踪促优。着力建立整顿转化常态长效机制,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全过程跟踪问效,定期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回头看”,对整顿工作未完成或验收未通过的,将持续开展常态整顿,做到责任不离村、措施不离村、人员不离村,整顿一个、销号一个、提升一个。确保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