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慈利县零阳街道鲤鱼桥社区将2003年建成的光明小区作为试点小区进行“升级改造”,以创建“五好小区”为抓手和目标,在党建引领、小区品质、治理机制、为民服务、邻里关系等方面不断提升,进一步实现“五好”并进,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实现“升级”。
党建引领好,凝心聚力构建小区发展新格局。一是健全基层党组织。2003年建成的光明小区作为辖区内老旧小区代表之一,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于2023年新成立小区党支部,选优配强班子,现有班子成员3名,均为在职干部职工。二是打造服务网络。创新小区管理模式,以“1+4+N”方式组建小区网格化治理团队;构建“片组邻”组织体系,开展“三长护蕾・未来可期”等主题服务群众活动,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群众时刻感受党的温暖。三是发挥党员作用。积极探索“党建+网格”模式,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员融入网格中,组织入户宣传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参与率达100%。
小区品质好,共建共享奏响幸福家园最强音。一是筑牢小区安全防护网。光明小区作为辖区内最早开发的商住一体小区,生活设备配套落后陈旧。为提升小区生活品质,争取1100万棚户区改造项目,对小区下水道、外墙体墙面砖、路面和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升级,增加200余个生态停车位,有效解决了小区内涝、停车难等问题;实施弱电线路和网线改造,消除小隐患,实现大安全。二是勾勒绿美家园新画卷。建立社区广告牌管理制度,对小区宣传栏进行整体规划,规范小区标识标牌;发动业主筹资出工对小区内空闲置区域进行绿化改造,实行管理责任“片区化”;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打造绿色“示范点”。三是打造助老助幼服务圈。设长者食堂1处,满足小区内所有独居留守老人的正常用餐;以网格为单元,挖掘建立“一小”照料场所,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课后娱乐;新增小区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户外运动休闲娱乐场所;精心打造标准化党群活动阵地,建成集健康运动、阅读学习、老年康养等10余项功能的邻里中心。
治理机制好,五治一体激活基层治理原动力。一是强化共治建设。构建“党组织+物业+志愿队”小区治理体系,设立光明小区志愿服务队,形成强党建、优服务的基层治理“金三角”,为共同服务居民、齐建模范小区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凸显自治强基。业主委员会联动业主共同制定《小区管理公约》《小区文明公约》《小区车辆管理制度》,让小区安全、车辆管理、维护小区公共利益和小区业主合法权益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共治共享。三是提供法治保障。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和小区微信工作群,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各类政策,了解法律法规等知识。开展“法律进小区”“法治讲堂”等免费法治宣传服务和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提升居民法治观念和意识。四是坚持德治依托。小区开设道德讲堂、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小区居民逐步养成勤俭节约、向善向好美德。五是突出智治支撑。全覆盖安装“智慧门牌”,构建小区居民信息网,为小区居民日常需求提供便捷;全面推进“网格+视频监控”工作,实现主要路口、重点场所监控全覆盖;在小区出入口增设车辆识别管理系统和门禁系统,通过智能化应用,有力提升小区安防水平。
为民服务好,多方参与当好纾困解难贴心人。一是拓宽“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社区统筹协调作用,建立以“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为主,义工志愿服务为辅的志愿服务体系。小区党支部设置环境维护岗、政策宣传岗、困难帮扶岗、义务巡逻岗等4个岗位,220余名报到党员自行认岗履职,不定期开展政策宣传、普法宣传、安全生产宣传、交通安全劝导等活动。组建包含社会各类群体的义工志愿服务队,帮助小区居民解决网络、水电维护和下水道疏通等生活问题,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服务民生“零距离”。二是做优“订单”服务。探索建立“居民点单、小区党支部下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让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抱团发力,提升公益服务效应,为社区居民提供“订单式”服务。由小区党支部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小区宣传栏“点单墙”上的问题留言,结合实际制定解决方案并发送到小区党员“双报到”工作群,相关单位或党员个人积极认领工作任务,帮助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居民点单5起,接单党员20余名,解决问题5件,完成率100%。三是深化“清单”服务。联合“三联四建”工作组、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开展活动。根据县政府办和县交警队两个联建单位职能,列出资源优势清单;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收集,形成居民需求清单;结合“双向清单”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等系列活动,引导小区居民养成良好习惯,创建和谐、优美、平安小区。
邻里关系好,三邻为基构筑居民关系连心桥。一是组织搭台汇集“邻”聚力。楼栋长、网格长、邻长、组长、片长多方共守,每天楼栋长定时巡查,形成“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片”的良好局面。二是近距交流突破“邻”隔阂。为居民提供交流学习的场所,利用标准化党群活动中心和邻里中心开展主题活动,拉近居民距离,实现邻里“面对面”交流,共享经验、共解难题。三是营造氛围拉近“邻”距离。利用小区宣传栏、LED电子屏、入户宣传等方式进行家风家训、好人好事宣传。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好邻里”评选活动,形成居民关系纽带,促使小区居民互帮互助、相互支持,居民找到归属感、提升凝聚力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