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东坪镇:实施“头雁工程” 激活 “一池春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12-25 16:32

近年来,为破解村级后备人才储备难、培养难、选用难等问题,安化县东坪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头雁工程”,激活了村级后备人才储备、培养、使用“一池春水”。

动态储备“选雁”,夯实队伍基础

紧盯村“两委”换届目标,多措并举储优育强一支政治过硬、致富带富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后备干部队伍。

以用为本“精选”。制定出台《东坪镇村(社区)干部“头雁工程”实施方案》,由镇联村领导、驻村干部联合成立工作组,围绕干部年龄结构、特长优势、能力短板、履职成效等开展走访调研,在立足村(社区)实际基础上,科学分析研判,形成“一村一策”,为紧缺急需后备人选“精准画像”,确保选“雁”有方。今年以来,全镇已随机走访420余户群众听取意见建议,实现28个村(社区)全覆盖。

广开视野“甄选”。坚持“按需引才”,打破身份、职业、经历等界限,通过走访党员群众、张贴一封“动员信”、召开一场“民情会”等形式,从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中“挑”,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请”,从现任村干部中“留”,积极动员和吸纳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头雁工程”队伍,不断拓宽村(社区)后备力量渠道来源。

拉高标杆“严选”。探索实行“三荐两审”机制规范选拔程序,在“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的基础上,经过村党组织初审、镇党委复审筛选“头雁”人选初选人员,并建立由党政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经验丰富的镇村干部组成的导师团队,对“头雁”进行成长助力。目前,全镇28个村(社区)已挖掘“头雁工程”雏雁64名,35岁及以下占比65.63%,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55人。

常态长效“育雁”,提升能力本领

按照“精准滴灌”原则,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周边先进乡镇资源,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落实,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课题,对“头雁”推出多样化“营养套餐”。

现场观摩强“动力”。组织10个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赴益阳市资阳区有关街道,交流学习社区便民服务载体、“三长制”推动居民自治模式等基层治理工作。组织后备力量50余人次前往兄弟乡镇,学习人才服务站、志愿者服务、集体经济建设等工作,积极探索产业融合、项目互动的休闲娱乐农庄生产经营思路。

系统赋能聚“合力”。以“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为导向,实行“联村领导+村主职”帮带制度,“一人一档”建立村后备力量成长档案,将后备力量培训纳入村干部培训计划。组织3期后备力量培训班,围绕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乡村治理等重点内容,开展“分类式”“分级式”全覆盖培养,持续推动“雏雁”补钙壮骨、固根守魂。

帮带实践展“实力”。坚持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与促进后备干部成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定向培训、定岗锻炼,围绕农业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数据统计、公文写作等方面,建立一线练兵机制。今年以来,推荐表现优秀“雏雁”预备人选18名至镇相关办所学习交流,分配岗位进行锻炼,参与镇中心工作项目专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形成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

多措并举“护雁”,推动干事创业

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理念,对“头雁”培养工作开展“全过程”纪实,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头雁”队伍。

严管有力度。立足培养需要和工作实际,对“雏雁”定向培训、定岗锻炼,入村联户等情况设定基准线,按季度予以通报,对当季未达标人员予以提醒督促,对连续三个季度未达标的退出培养序列。同时,建立“三向考评”机制,通过导师点评、群众测评、个人自评,定期对“雏雁”开展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后备干部动态及时调整出库。

激励有厚度。加强对考核成果的运用,实行“首位使用制”,在村(社区)“两委”干部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选拔表现优秀、群众公认、人岗相适的“雏雁”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推荐优秀后备干部评选“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等,进一步强化政治激励,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

关爱有温度。建立“雏雁”关心关爱制度,着重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按规定按程序择优推荐乡镇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镇党委书记定期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联村领导与“两委”班子谈心谈话。严格规范村干部容错免责工作程序,从思想上、担当上和能力上着手开拓创新大胆使用人才,破解村干部不愿干、不敢干、干不好的难题,将理论知识丰厚的“新秀才”培养成乡村振兴的“土专家”。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