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渌口区:“1+1”调解工作室,构建多元解纷新模式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12-16 22:20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株洲市渌口区探寻多元化解纠纷新路径,充分发挥本土调解资源优势和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原有154个人民调解组织,809名专兼职调解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1+1”调解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助推渌口区人民调解工作走深走实,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组织保障为支撑点,促进调解工作室规范化。一是高位推动,组建专班。成立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渌口区“1+1”调解工作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全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将“1+1”调解室建设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及“五化行动”重要内容。二是高效调度,谋划方案。经多次调研后制定《渌口区个人“1+1”调解工作室建设实施意见》,明确“1+1”调解工作室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的设立标准,规范调解工作室申请备案、队伍组建、设施配备、标识标牌和制度统一等要求。三是高标实施,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调解员考核机制,落实“以奖代补”激励保障制度,解决专职调解员工资经费保障问题,进一步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精准选人为着力点,促进调解工作室专业化。一是全覆盖搭建调解平台。通过分析辖区内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着力打造驻南洲、淦田、渌口的三个乡村振兴类的专业调解工作室,渌口主攻重点项目类纠纷、南洲主攻山林土地权属纠纷化解、淦田侧重邻里、婚姻家庭纠纷,在物业纠纷、涉税费争议两个专业领域打造调解室,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打造了驻园区“1+1”调解工作室,服务渌口区中小微企业。统一为6个调解工作室授牌,为专家调解员颁发聘书。二是全要素建强调解队伍。挖掘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行业专家等一批专家调解员,以1名专家搭配1名专职的原则,组建“1+1”调解团,并以“1+1”调解团为核心组建多元调解队伍,将法学博士、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律师以及有政法系统、社区、信访工作经历、调解能力突出的人才充实进调解工作室,推动调解室由“单打独斗”向“组团作战”转变。充分发挥专职调解员精于法律知识、调解经验丰富、熟悉社情民意等优势,促使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三是全方位培养后备力量。建立专业化、常态化、体系化的调解员培训机制,提供涵盖业务研讨、案例分析、专题培训以及实战演练等多元化培训课程,切实提高调解员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推动特色调解工作室往专业化、年轻化、条块化道路发展。

以优化服务为落脚点,促进调解工作室特色化。一是服务产品特色化。目前已在六大领域建立专业调解室,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继续在金融、电子商务、医疗、劳动争议以及新兴业态等领域设立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室依托机制完善的平台和优秀专业的人才,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时注重挖掘延伸服务,形成了法治审核、“法治体检”、合规引导等“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为制定行业规范和治理长效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达到“调解一项,疏通一片”的良好效果。二是服务渠道特色化。在“线下”形成以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镇调委会为骨干,行业性调委会和特色调解工作室为补充的多层次、广领域、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体系。在“线上”提供多元化的诉求申请和纠纷化解渠道,通过“法治渌口”公众号的线上服务成功化解了李某某的婚姻家庭纠纷。建立“1+1+N”(1院校力量+1法律顾问结对帮扶N名农村法律明白人)模式,组建“法学博士硕士法治帮扶工作群”,通过在群内持续解答农村法律明白人在调解纠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法律明白人培养成化纷止争能手。三是服务方式特色化。以专家调解员为核心的调解团主动上门服务,提前研判,靠前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调解工作室在各自专业领域纷纷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独有的特色调解方法,如淦田镇“1+1”调解工作室“五个一”工作法,并在各村(社区)基层调解组织中进行推广;注重坚持普调结合原则,收集整理典型调解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调解经验,推动调解工作自治性与法治性融合、规范性和灵活性统一,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能力和调解水平。截至目前,6个“1+1”调解工作室共调解纠纷300件,调解成功283件,指导调解纠纷539件。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