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委编办高度重视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坚持创新赋能,激发教职工编制活力,最大限度发挥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找准“切入点”,巩固成果夯基础。持续巩固和深化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抓好常态化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不断巩固整治成果,确保问题不反弹。摸清底数、严密分析。加强与组织、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掌握在编、编外教职工数量以及抽借调、民办任教、病休等有关情况,做好信息数据实时监控。综合评估、严格管控。对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需求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学生总量逐年递减的总趋势,结合每年小学教师退休人数,严控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计划及人员进入,及时办理出入编手续,实现人员进出全流程线上管控。加强督查、严守底线。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通过各学校每月报表“自己查”、领导小组四不两直“回头看”、部门联动针对问题“重点纠”,严禁变相挤占挪用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违规抽借调教师行为“零容忍”,不断规范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找准“突破点”,深度挖潜提质效。坚持盘活挖潜、创新管理,建立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人员统筹调整机制,保障“一学年一调”,用好用活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池,多渠道增加编制资源供给,为教育发展提供可持续编制保障。科学整合办学资源。对生源不足的学校,就学生数的变化、学校布局规划、教师转型等开展调研,通过1-2年时间将其就近整合,采用“一套班子两个校区”方式进行管理,既精简班子、减少教师配备需求,又推进编制资源创新挖潜增效。实行跨校调配机制。合理利用各学校的教育资源,落实“县管校聘”,根据实际需求实行跨校调配机制,采取调动、交流、支教、走教等方式,内部均衡教师配置,进一步有效盘活教师资源。推进“新型发展共同体”。实行教育机构集团化办学,以二中枫溪学校(初中小学部)、何家坳小学等城区优质教育学校为龙头,与区内乡村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建立以集团为单位统筹编制总量,集团内根据学生数、学科配备、教师等情况动态调整人员编制的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
找准“支撑点”,强化监管促长效。强预警。依托湖南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动态监测、跟踪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教育部门反馈机制助力编制管理,搭建学生数、编制数和实有数、课时量等信息库,建立预警平台,确保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联合控。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组织、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的联合管控,建立信息共享、数据互通、问题反馈、督促整改“四位一体”的联合督查机制,确保专项整治见行见效。健机制。进一步完善《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借调的通知》《芦淞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实施细则》等制度,健全编外人员监管机制,推动编内、编外教职工同步管控,确保专项整治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