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德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树立需求导向,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了青年人才在城乡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精准引才,形成人才聚集高地
政策引才。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出台的《关于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服务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实施意见》《常德市关于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用“真金白银”和走心政策吸引优秀青年人才“衔泥归巢”。需求招才。围绕乡村振兴急需的专业性岗位,今年全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和选调农业相关紧缺人才127人,其中高学历、高技能青年人才24人。乡情聚才。对本籍优秀人才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充分利用春节返乡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上门拜访、电话问候等方式加深联系、增进感情。在上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动员了550多名在外乡贤能人回乡发展,其中122名在外乡贤、101名退役军人通过选举,成功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开展“智汇潇湘•鸿雁之约”高校学子家乡行社会实践活动,选拔22名鼎城籍在校大学生兼任乡镇(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到兼职乡镇开展各类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激发高校毕业生回报家乡的内生动力和热情。种粮大户戴宏、优秀乡村教师麻小娟、90后新农人陈帅宇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回到家乡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中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服务爱才。引回来并且留得住,关键还要靠服务。在子女教育方面,扎实开展秋季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工作,为人才减少后顾之忧。在政策扶持方面,鼎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联系高层次人才43人,真心实意为人才解难题;常德市委、市政府在沅澧英才计划中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子项目,重点引进培养农业农村领军人才,亿泽农业陈帅宇成功入选“小荷”人才,获专项经费支持。
系统育才,增强服务“三农”本领
定向专业培养。针对乡村本土人才断层和“专业不专”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公费师范生、农村定向医学生、基层农技和水利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力度,目前已定向培养农林水医技人才353人,156名定向培养人员已学成返乡。开展特色培训。立足当地发展实际,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近年来,先后选派了多批乡村发展带头人、乡村治理骨干、返乡创业人员、种养大户、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青年人才,赴沿海发达地区参加“头雁”项目培训,重点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内容,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在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上进一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建强骨干队伍。严格执行乡镇专编专用,推动编制向乡镇倾斜、人才向乡村流动。择优选拔了一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保持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内相对稳定,适时开展“五方面人员”择优比选工作,今年2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招聘为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进一步拓宽乡镇公务员来源渠道,近5年从“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服务者、退役士兵、优秀村(社区)干部、乡镇事业站所工作人员中定向招录公务员42人。
科学用才,助力人才尽展其能
下沉基层一线。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近年来,已选派百余名医卫和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指导员下沉乡镇,开展医卫帮扶和农业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搭建平台助农。试点建设6个乡村“零工驿站”,依托“鼎城零工”就业服务平台和“兴乡记”农产品赶集平台,以“乡村赶集”直播助农为特色,为青年人才重点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撮合、职业指导、创业指导等一站式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助力进一步精准用才。提供科技支撑。围绕新兴优势产业,重点推动青年人才所在单位与企业开展以农机农技推广、农业项目申报等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培育农业新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目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与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优质稻米智慧产业链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已成功申报2024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