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涵养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09-26 17:05

人才蔚则事业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源源不断涌现出的乡土人才是激活一方、引领创造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古丈县发挥乡情感召作用,创新人才回引使用机制,重视乡土人才培育,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打好“乡情牌”,树立人才归乡“风向标”。拳拳游子意,依依桑梓情。乡情乡愁是剪不断的纽带,乡贤作为熟悉家乡人文环境和资源禀赋的本土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开通49条客运线路,其中39条镇村客运线路,投入89台客运车辆,覆盖全县7个镇、102个村;此外,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动能、人居环境等不断提档升级,吸引了1300多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回村任职。出台创业扶持政策。为吸引更多的在外人才返乡创业,“量体裁衣”出台了《鼓励返乡创业工作十条措施》《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百十一”工程实施方案》《招商引资产业扶持与奖励暂行办法》《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奖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创业培训等,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还设立创业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基础设施,帮助企业降低创业成本,提高成功率。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在创业扶持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补贴等全方位服务,提供创业贷款、创业孵化等支持,帮助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在就业培训方面,针对需求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服务;在社会保险方面,提供社会保险缴纳服务,保障合法权益,提供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

建好“练兵场”,画好人才发展“坐标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田间地头是乡土人才的“练兵场”,定好“坐标轴”是拴心留才的根本,既要搭建人才横向交流成长平台,又要关注人才自身纵向培育提升。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将乡土人才培育工程纳入人才工作计划,整合行业部门培训资源,依托科技专家服务团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继续教育、参观交流等方式,对本土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目前共培育乡土人才4500多名,其中“古丈茶工”1.7万余人。打造乡土人才培育基地。探索乡土人才培育方式和途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农村打造成为“孵化”人才的基地,打造农村本土的“土专家”“田秀才”,不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目前全县共建25家科技专家服务团实践基地、30家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7所“农民田间学校”、103所“农民田间课堂”。营造乡土人才成长环境。通过当地政府网站、媒体,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和环境;在全县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返乡人才创业服务专柜”,用乡音乡语解读政策,同时在县政府门户网站搭建覆盖全县112个村(社区)的基层政务公开专栏,实现服务“零距离”;印发《古丈县就业创业服务指南》《农民工维权服务手册》1万多份,利用“赶县集”“赶乡场”时段发放,广而告之。

凝聚“引领力”,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重中之重。人才有地域之分,用才无彼此之别。不拘一格用好用活乡土人才,必将促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持续壮大“头雁”雁阵。实施“乡村育才聚才”行动,以培养“三农”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政策向农村基层倾斜力度,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体系,让乡土人才有干劲、有甜头、有奔头。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任176名村“两委”干部担任集体经济带头人,培养268名党员致富能手。不断激发“头雁”作用。深挖党员致富带头人先锋引领作用,涌现出一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管理的年轻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岩头寨镇蒿根坪村90后党支部书记张敏,培育出适应高山地区的“湘野一号”羊肚菌菌种,平均亩产500斤、收益超过2万元;同时,该产业辐射周边10余个县市区20多个乡镇,在大湘西片区发展特色集体经济产业形成一定影响力。积极帮扶“头雁”创业。鼓励乡土人才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扶持,将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经营者身上,确保扶持一个、成长一个、带动一方。目前全县有企业240多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0个,此外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