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4-08-19 17:55

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着力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发展格局,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的人才动能。

微信截图_20240816095734.jpg

引资引智大会现场

锚定产业需求,精准引育人才。围绕以稀土新材料和新能源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电机和电器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需要,“按图索骥”精准引才育才。3月27日,在长沙举行“湘约中南·智汇瑶都”江华瑶族自治县“湘商回归”暨“校友回湘”引资引智大会,现场签约10个项目。通过与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靶向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及专家团队。湖南金蚂蚁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湖南科技学院专家团队,该团队研发的播种耕种智能农机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入选2023年芙蓉计划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项目。湖南国梦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武汉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对高效节能直流无刷电机进行研发,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组织重点企业组团赴高校开展“智汇潇湘·才聚瑶都”系列引才活动,精准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今年以来,共举办23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帮助园区企业招聘4295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湖南丰辉电机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全方位培养电机电器产业人才;推动县职业中专与园区企业“嵌入式”校企合作,增设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企业班”,建立“校企融合+定向就业”互利共赢培养模式,每年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300余名。

微信截图_20240816095831.jpg

由江华灰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洗扫拖一体机下线

搭建创新平台,释放人才活力。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全县共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1家,培育数量在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排名第一。发挥科研平台引领作用,建立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江华研究基地,推动“一主一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江华落地转化。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平台,湖南豪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共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贵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菊粉研究院。高标准建设科创平台,目前拥有全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创平台19家,培育“研发在外地、生产在江华”的“科创飞地”12家。现全县有效发明专利为9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件/万人,人才作用效能明显提升。江华灰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全地形洗地机产品,今年5月,市面上第一款拥有“万向助力”功能的湖南灰鲸智能洗扫拖一体机在江华下线。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效果明显,江华智能小家电电机产业集群获评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机产业获评全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服务保障,优化人才生态。不断升级人才政策,持续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制定出台了以《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 奋力打造湘南县域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为总纲、《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规模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二十条规定》《激励江华高新区规模工业企业员工安居乐业若干政策》等相关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X”人才政策体系,扶持产业发展、激励人才成长。每年县财政安排1000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引进人才、创建科创平台等给予奖励,对企业员工给予购房补贴、招工补贴、子女入学等政策支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五心四到两保障”“两联零跑五自由”母亲式服务,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深化24小时“随时办”服务,实现电机企业“全链条”式并联审批,创造宽松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以“五五”工作法为抓手,组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联系项目企业、小(社)区、创文创卫责任区、乡镇村、学校,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精准度。完善落实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常态走访联系产业人才,大力激励表彰产业人才,积极解决引进人才配偶随调、子女入学、住房安居、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关键小事”,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