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故乡, 终生难忘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文章来源: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 2024-03-13 17:18

????_20231219160355.png

故乡,

终生难忘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1980年,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音乐工作者到辽宁丹东的边防部队采风,正好赶上当地桃花盛开。边防战士在盛放的桃林里巡逻,一边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柔美画面,一边是边防战士坚强刚毅的精神面貌。此情此景,让人深有感触。邬大为和魏宝贵两人有感而发,写下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两人请铁源为歌词谱曲。一开始,铁源担心自己创作的旋律落入“老腔老调”的俗套,不受欢迎,便效仿当时港台流行歌曲的写法,希望能让年轻人喜欢。初稿完成,铁源又犹豫了,他觉得解放军战士的情感应该是自豪、昂扬、大气的,经过反复斟酌,他最终放弃了第一稿中通俗歌曲的写法,转而采用富有民族风格的曲调。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描写的是部队生活,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一名驻守边防线的解放军战士,想到家乡此时盛放的桃花,心中升起一股柔情,表达出戍边的解放军官兵共同的心声——愿以自己在艰苦环境中的默默守护,换取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宁,守护家乡那片盛开的桃林。

歌曲的前奏部分,由长笛从高音区进入,奏出鸟语般婉转动听的旋律。随后主旋律响起,把声”的原则,力求不出现“倒字”的现象。偶有违反之处,便用前倚音、波音等装饰音的唱法给予解决,使人听起来真切、明朗而深情。经过他的二次创作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第一次演出就受到大家的肯定。大家喜欢《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让邬大为他们备受鼓舞。为了让这首歌曲有更广泛的影响,他们将歌曲向一些音乐刊物投稿,期望通过杂志的传播,让更多人知道并演唱这首作品。

稿件投出去后,有刊物回信给他们,指出歌词中“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不合适,“姑娘”一词过于煽情;而“生我养我的地方”和“终生难忘的地方”这两句的词曲太密集,唱起来不易听清,建议稍做修改,再予发表。但邬大为他们却觉得,“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是一幅很美的画,充满着人情味。而词曲密集正是因为这两句词曲结合得比较紧凑,演唱时吐词也十分清晰,恰恰是这首歌的亮点。三人坚持自己的看法,歌曲没能发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直到1981年8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终于在《音乐生活》上首次发表,随后其他的刊物也陆续转载,这首歌曲这才渐渐为全国人民所了解和熟悉。

1984年,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曲先后6 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成为当之无愧的“春晚金曲”,人们随着歌声,一次次回到那个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人们感受到边防战士柔情的一面,他们把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人的牵挂,化作在风雪边关的默默守护!

(罗子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