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美酒飘香歌声飞 ——《祝酒歌》

内容简介:

抒情歌曲,是一种适于抒发人们内心真挚情感的音乐艺术形式,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在“文革”期间,这种广受欢迎的歌曲形式,却被贴上“资产阶级”标签,销声匿迹了。
详细内容

????_20231219160355.png

美酒飘香歌声飞

——《祝酒歌》

抒情歌曲,是一种适于抒发人们内心真挚情感的音乐艺术形式,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在“文革”期间,这种广受欢迎的歌曲形式,却被贴上“资产阶级”标签,销声匿迹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在这股浪潮的影响下,作曲家施光南在《人民音乐》杂志1979年第6期上发表了《抒情歌曲杂谈》一文,感慨“能反映人民群众多方面感情生活内容的抒情歌曲太缺乏了”,呼吁“解放”抒情歌曲,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精神生活需要”。施光南不仅这样写,更是这样做,他所创作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和《祝酒歌》,是“文革”结束后最早的一批抒情歌曲,他也因此成为“文革”结束后最早创作抒情歌曲的作曲家之一。

十年“文革”,不仅使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受了重大损失,还使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知识分子蒙冤。施光南的家庭也受到牵连,他的父亲在“文革”中辞世,母亲和哥哥被关进“牛棚”隔离审查,施光南本人也因在“文革”后期创作《打起手鼓唱起歌》这样的革命抒情歌曲,而被斥“创作思想很坏”,因此被剥夺了作品播放和出版的权利。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消息传来,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尽情地释放被压抑了 10 年的情绪。曾与施光南一起创作了《打起手鼓唱起歌》的词作家韩伟,此时正在天津歌舞剧院工作。这一天,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来,歌舞剧院的同事们纷纷走上街头,加入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游行队伍中。晚上,在歌舞剧院破旧、拥挤的食堂里,平时滴酒不沾的韩伟,难捺激动地频频举杯,几杯酒喝下后,歌词断断续续从他嘴中蹦出:“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十月里响春雷……”《祝酒歌》主体部分的歌词就这样在干杯声中诞生了。

不久,在北京探亲的施光南,收到了韩伟寄来的《祝酒歌》歌词。此时的施光南,心中的阴晦一扫而光,他品着韩伟的词,不由得进入了如痴如醉的创作状态。在《祝酒歌》的旋律创作上,施光南吸取了戏曲、曲艺的装饰手法,用汉族喜庆的锣鼓点节奏为前奏,进行中又融入新疆维吾尔族歌舞手鼓伴奏的节奏。全曲为复二部曲式,由 ABCB 加补充组成。第一句“美酒飘香啊歌声飞”,从“飘香”开始,便连续地采用一字多音、一唱三叹的手法,之后如“杯中洒满幸福泪”的“幸福泪”处、“愿洒热血和汗水”的“汗水”处,都运用了这种旋法,使音乐在喜悦欢庆的同时,增加了一层历史的回味与沉思。歌曲的B段源于汉族锣鼓点的节奏和音调,以连续的衬词“来来来来”演唱。在第二乐段C部分,音乐变得豪迈激昂,用从维吾尔族手鼓节奏变化出的音调,唱出令人鼓舞的“今天啊畅饮胜利酒,明日啊上阵劲百倍”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文革”结束后,“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_20240220153919.png

在很多人对抒情歌曲创作仍心有余悸之时,施光南勇敢地用《祝酒歌》表达了全国人民难以言表的喜悦心情。在1979年的一个除夕文艺晚会上,歌唱家李光羲演唱了这首《祝酒歌》。由于歌曲唱出了“文革”结束后人们内心的共同感受,在那个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晚会播出后,中央电视台竟收到了16万封观众来信,来信纷纷表达了对《祝酒歌》的喜爱。

歌唱家李光羲的演唱,对《祝酒歌》的传播功不可没。作为歌剧演员,李光羲的演唱抒情处甘醇甜美,激昂处吐字有力、气息充沛,欢快处又让人感到舞蹈的韵律与力量。他的演唱,为《祝酒歌》插上了翅膀,使这首歌曲得以在祖国各地翱翔。随后,中国唱片总公司灌制唱片在全国发行。在歌声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同时,施光南和李光羲,也成为当时全国家喻户晓的作曲家和歌唱家。

《祝酒歌》是一首直接反映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全国各族人民举杯欢歌、庆祝胜利的抒情歌曲,同时,歌声中也凝聚着“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憧憬未来的心声和干劲!《祝酒歌》堪称“时代之歌”!

(李淑琴)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