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工匠】杨杰: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大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杨 杰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煤矿井下电工、高级技师,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入选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杨杰进行了大小项目革新230多项,其中一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两项刷新全国纪录。他首创的“提升系统故障查排多维思维法”和“数字化需求动态检修法”填补了全国煤炭行业空白。“杨杰讲堂”是安徽省唯一一个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培训基地。
杨 杰: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大师
杨杰是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矿业公司的一名维修电工。30年来,杨杰坚守煤海一线,从普通矿工到矿领导,同事们对他的称呼都很一致——“杨大师”。
1984年,初中毕业的杨杰进入朔里矿,成为一名副井车房绞车司机。不甘于受学历限制的影响,杨杰在工作之余自学完20多本矿井提升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书籍,积累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成为名副其实的“电气专家”。走进他的办公室,不大的空间里被各种专业书籍塞得满满当当,写字台上一摞厚厚的笔记本,画着密密麻麻的电子元件符号和电路图。这些都记录着他的孜孜不倦。
2002年,他所在的矿井安装一套高压变频系统后,变频器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咨询厂家后才知道,采用传统的安装方法不能满足新设备需求。为此,杨杰设计出一套新的连接装置,避免了对电机关键部位的损伤,彻底解决了变频器工作状态不稳定的问题,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杨杰工作中以“抠门”出名。他“抠”的是成本,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30多年来,杨杰实施大小革新项目200多项,其中13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项刷新全国纪录,2项填补全国煤炭行业空白,创造经济效益8650多万元。2010年5月,以杨杰名字命名、面向矿区开放的“杨杰讲堂”建成开课。这是国内首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实训工作室。
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大师,从手法生疏到轻车熟路,他诠释的是 “匠人精神”,他践行的是自己内心的信条,他坚守的是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信仰。
(来源:摘编自《大国工匠》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刘建武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鲁楚原)